2025年6月,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的舰载机F-35B在印度机场迫降,原因是液压系统出了故障。
这架号称“全球最先进”的战机,愣是在印度机场趴了五周多,成了当地机场的“常驻嘉宾”。
两个月后,另一架同型号战机在日本鹿儿岛也栽了跟头,再次因故障迫降。
这两次事故,直接把英国航母的“纸老虎”本质暴露无遗。
F-35B的垂直起降设计虽然炫酷,但代价是牺牲了30%的载弹量,作战半径也只有1667公里,还得靠美军后勤支援。
更搞笑的是,英国自己的维护体系彻底崩了,修个飞机还得请洛克希德·马丁的团队跨国抢修,甚至考虑拆解空运回国。
这艘耗资35亿英镑的航母,18架舰载机里居然有6架是租自美国海军陆战队。
军事专家张军社直接开怼:“这是打肿脸充胖子!”
英国这次亚太之行,说白了就是给美国递“投名状”。
特朗普早就要求盟友分担遏华成本,英国二话不说,主动当起了“印太马前卒”。
航母编队不仅刻意穿越台海,还闯入南海,配合美军的“航行自由”行动,甚至放话“已做好为台海而战准备”。
问题是,英国自己都穷得叮当响,却硬要砸8亿英镑维持亚太部署,这笔钱占了陆军年度装备预算的70%。
国内通胀率高达7.2%,老百姓气得直骂:“浪费公帑!”更讽刺的是,这次行动还拉上了意大利航母、加拿大护卫舰等12国拼凑的“多国舰队”,表面上是北约东扩的试验场,实际上就是给美国当炮灰。
日本还向英国舰艇提供“武器防护”,帮着美国把英国嵌进“第一岛链”的围堵体系。
英国强撑军事存在的背后,是国力衰退的残酷现实。
45型驱逐舰在热带海域频频出现动力故障,护航舰艇只剩下1艘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,比2021年的兵力少了一半。
航母自己也不争气,漏水、螺旋桨故障不断,2022年还趴窝了整整9个月。
英军近五分之一的官兵因健康问题无法作战,陆军7.1万人中有1.6万人丧失部署能力。
更让人无语的是,英国在乌克兰只训练了4万士兵,却拒绝提供重型武器,到了亚太却高调“威慑中国”。
这种“欺软怕硬”的做派,连盟友都看不下去。
面对英国的挑衅,中国直接亮出了“组合拳”。
英舰闯台海时,解放军东部战区派出11架军机和6艘军舰全程压阵。
南海划设了2.6万平方公里的实弹演习区,山东舰和辽宁舰双航母扼守要道,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覆盖1500公里海域。
外交上,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在联大重提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,直指英国的“殖民原罪”,阿根廷代表当场握手致谢。
区域合作方面,中国与东盟推进《南海行为准则》,70多个国家支持“一中原则”。
德国总理顶住压力访华谈合作,东南亚国家也拒绝选边站队。
英国航母的挣扎,就像19世纪炮舰外交在21世纪的幽灵回响。
中国与140个国家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,英国却因脱欧失去了欧盟市场,制造业占比跌破10%,GDP被印度反超,跌出全球前五。
英国还迷信“军事剧场”能维系影响力,却无视中国十年新增百艘主力舰艇的现实。
网友调侃:“建议英国航母来时,中国送它去海底和‘威尔士亲王’号战列舰团聚!”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已成绝响,今天,山东舰单日30架次舰载机起降能力、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,才是太平洋新秩序的注脚。
英国的困局可以用三重门来形容。
第一重是经济贫血,砸了8亿英镑只换来0.2%的亚太贸易增长,军售订单根本补不上国内通胀的窟窿。
第二重是仆从枷锁,甘当美国“印太打手”,却连舰载机都要借美军充门面。
第三重是认知障壁,沉迷“日不落”滤镜,无视东风-26射程覆盖其补给线。
当F-35B在鹿儿岛机场检修时,中国双航母编队正劈波西太。
百年前用鸦片轰开中国大门的帝国,如今连自家战机都修不好,这或许是对殖民主义最辛辣的历史反讽。
英国航母的亚太之行,表面上是“秀肌肉”,实际上却成了“秀短板”。
从技术缺陷到维护体系崩坏,从经济困境到战略附庸,英国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。
而中国则以主场优势,用军事、外交和区域合作的多重手段,彻底撕碎了英国的“纸老虎”面具。
这场博弈,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,更是历史周期律的体现。
曾经的“日不落帝国”,如今只能在太平洋的波涛中挣扎,而中国则以双航母编队和强大的综合实力,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。
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,没什么实际用处,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。
在线炒股配资开户,配资咨询平台,小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